此则外走皮毛而汗出,上走咽喉而呕逆,下走肠胃而下利,浩浩莫御,非得利水之峻剂以直折之,中气不支矣。旧本有麻黄者误。
若热少厥微而指头寒,知病可愈,手足反温者,虽下利必自愈,此阴阳自和而顺接也。其机关在小便;小便不利,则湿热外见而身黄;小便自利,非暴烦下利而自愈,即大便硬而不便。
所以然者,少阳为枢,少阴亦为枢,故见症多相似,必于阴阳表里辨之真而审之确,始可一剂而瘳。脉浮数者,于法当汗,而尺中微,则不敢轻汗,以麻黄为重剂故也。
得快下利后,糜粥自养。于是人伤于天地之寒者轻,伤于医师之法者重;死于饮食之内伤者少,死于寒药之内《内经》论伤寒而反发热者有三义∶有当时急发者,曰人伤于寒,则为病热也;有过时发热者,曰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也;有随时易名者,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,先夏至日为病温,后夏至日为病暑也。
桂枝汗剂中第一品也,麻黄之性直透皮毛,生姜之性横散肌肉。里虚者,必须实里,欲津液和,须用生津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