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诸证,脉平,吉。设脉浮者,尚是太阳表脉,尚宜散表。
七月八月,阳气已衰,为寒所折,病热亦微。伤寒致咳,恶寒身痛,发热无汗,脉浮紧,肺素无热,外受寒邪,未经郁热,冬月可用三拗汤。
良以表热不退,多用发表;口渴烦渴,多用清热。燥热之症,多伤手阳明大肠、手太阴肺,故燥火之症,每多烦渴喘逆,当用清燥之药,如人参白虎汤、清燥汤等,切忌温燥,又不可发汗、利小便,重亡津液。
痞满腹胀,应急下症,则用此方。少阴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呕渴,心烦不得眠者,猪苓汤主之。
知病原,识症状,知伤寒温病之所以别矣。然此汤大峻,又非庸俗所可拟也。
再详仲景治太阳渴欲饮水,微热消渴者,脉数烦渴者,汗出而渴,渴而口烦躁者,不用清解上焦肺胃积热,皆用五苓散主治。暑病者,热极重于温也。